网开亿面正式签约湖南经济地理研究所
合作项目:企业官网
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(以下简称经济地理所)成立于1978年10月,是全国唯一以“经济地理”命名的地理类研究机构,主要从事区域经济、人文经济地理、资源与环境、地理信息与遥感等方面的基础性与社会公益性研究;编辑出版《经济地理》期刊;开展土地调查、各类规划、资源利用等技术服务。
经济地理所的定位是:立足湖南、面向全国,围绕人地关系和谐,发挥经济地理学科优势,聚焦湖南省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重点、热点问题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科学综合研究,成为我国地理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成为服务、引领和支撑湖南省经济社会、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。
发展目标是:成为全国区域经济、人文经济地理、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科研中有地域特色的综合研究机构,成为服务于湖南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、资源利用、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智库和公益性研究机构。
经济地理所内设“一社二室三中心”,即:《经济地理》杂志社、区域经济研究室、国土资源与农业地理研究室、地理信息研究中心、城乡规划研究中心、旅游规划研究中心、国际学术交流部等研究部门。
经济地理所拥有土地规划、土地调查、地籍测绘、土地综合整治等资质证书,面向湖南省国土资源、发改委、民政厅等部门开展了多项科技服务,近几年每年承担的项目金额达到 1000万元以上。经济地理所作为“湖南省自然资源学会”和“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工程专业委员会”的挂靠单位,每年开展学术年会和专题学术报告会,开展科技下乡等服务。2000年以来,先后组织和承办了“第五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”、“长江论坛”、“第三届经济地理论坛”等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,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。经济地理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,迄今已有15年,多个项目先后被列为 “中俄政府合作项目”、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、国家外专局与省外专局的引智培训项目等,双方互访约50人次。先后有2人次获得“国家友谊奖”,3人次获得“潇湘友谊奖”,成为湖南省的“引智先进单位”。经济地理所设有衡阳紫色土丘陵区综合改良示范基地、宁乡县特种种植示范基地、沅江市现代生态综合种养农业复合模式示范基地等实验基地。
至2015年底,地理所共有职工42人,其中高级职称12人,中级职称18人,特聘外籍专家2人。湖南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,湖南省优秀专家1人,湖南省新世纪211人才工程1人,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1人,博士生导师2人,硕士生导师5人,博士5人,硕士23人。所长魏晓研究员,担任《经济地理》杂志社社长、常务副主编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湖南省“新世纪121人才工程”专家,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;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工程专委会主任、湖南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、湖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。
经济地理所先后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400余项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,出版专著20部,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,获国家、省部级、系统科技进步奖70余项。许多科研成果已成为政府重大决策及宏观调控的科学依据,如国家重点项目“中国1∶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”“中国1∶100万土地利用图的编制”“中国1∶100万土地类型图的编制”“洞庭湖区卫星遥感试验”“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”“湘江流域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引进与示范”和湖南省重点项目“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开发与治理”“湖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”“湖南省农业区划研究”“湖南省国土规划研究”“洞庭湖整治开发规划”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研究”“湘江及洞庭湖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”“湖南省跨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”“长株潭国土规划”“湘黔鄂桂渝边境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”“湖南西部发展战略研究”“湖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”“湖南省城镇体系研究”“湖南省城市土地分等定级”“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”“湖南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研究”“湖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”“湖南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”“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区高端产业集聚研究”等项成果在国内和省内有重要影响。本所与国内有关专家共同提出的“关于开展《中国中部崛起纳入国家行动》的倡议”,为中部崛起战略出台做出过较大贡献。
微信扫码即可关注网开亿面